這頓飯花瞭國攪拌機傢1600億 營養午餐計劃效果如何
核心提示: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佈的一項關於中國貧困地區學生營養狀況的調查報告顯示,其中兒童營養不良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挑戰,而受益於學生營養餐計劃的8—12歲學生平均身高均有增長,實施國傢兒童營養改善戰略》的政策建議,貧困地區寄宿制小學學生營養改善。
重慶彭水縣朗溪鄉中心校最近突然間成瞭“網紅”,這讓校長孫德奎感到有些突兀。
走紅源於一段視頻。這段視頻講述瞭這所位於武陵山深處的學校,因條件限制無法為全校480名學生提供午餐,學生們都餓著肚子上課。孩子們的境況觸動瞭社會的敏感神經,視頻在網絡上和微信朋友圈裡被迅速傳播。
“各方關切的聲音,一時間從全國四面八方湧來。”孫德奎和同事感到莫名其妙,上網一檢索才發現,這段視頻剪輯自2010年央視所拍攝的專題片《山裡娃的午餐》。
彭水縣官方緊急辟謠:孩子們的午餐問題早已解決。在國傢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下,如今的朗溪中心校每個在校學生每天都能吃上熱騰騰的免費午餐。
事實上,近六年前,正是無數像朗溪中心校這樣的學校,推動瞭我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簡稱“營養午餐”)的問世。
來自教育部的數據,“營養午餐”實施以來,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資金1591億元,覆蓋29個省份1590個縣的13.4萬所學校,超過90%的學校建起瞭食堂,受益學生總數達3600多萬。
近日,記者兵分四路,深入貴州、四川、湖南和寧夏等省區調查發現,這些地區農村學生受益於“營養午餐”,上學餓肚子的現象已基本消除。
為惠及更多貧困傢庭的學生,這項號稱全球范圍內最大的營養改善工程正在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從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將覆蓋全部國傢扶貧開發重點縣。
孩子接過餐盤
“消除孩子營養不良的重要性,絕不亞於在貧困地區修路和投資項目。我們的扶貧攻堅,需要關註收入和經濟的增長,也需要關註人力資本的增長。對人進行投資,特別是對孩子進行早期投資,在現今的發展階段尤為重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李偉如此表示。
民間試驗推動國傢計劃
今年20歲、高中已畢業正在等待高考錄取通知書的馮雪英,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餓著肚子上完學,是她的真實經歷。
2010年,馮雪英還是朗溪中心校五年級的學生。那時父母都出外打工,傢裡隻有馮雪英和弟弟留守、讀書。“每天上學前,我和弟弟都要很早起床,做上一大鍋油炒米飯,每人盛上滿滿的兩大碗全部吃光,然後去上學。”
姐弟倆要走一個半小時山路才能到達學校,中午根本來不及回傢吃飯,學校又不能提供午餐,這意味著早上的油炒飯要撐到天黑回傢。
朗溪中心校位於大山深處,距離彭水縣城66公裡山路,條件艱苦,自1986年建校以來一直沒有食堂。餓肚子的不隻馮雪英一個人,班上其它同學都是差不多的情況。
在國傢級貧困縣彭水,這樣的山區學校很多,當時統計共有3萬餘名孩子在校吃不上午飯。這些孩子普遍營養不良,身高和體重嚴重不達標。
放眼全國,彭水情況不是個案。
2011年,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佈的一項關於中國貧困地區學生營養狀況的調查報告顯示:中西部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攝入嚴重不足,受調查的學生中12%發育遲緩,72%上課期間有饑餓感;學校男女寄宿生體重分別比全國農村學生平均水平低10公斤和7公斤,身高低11厘米和9厘米。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成立註冊於1997年11月,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起成立的非營利性法人組織,為全國性的公募基金會。它在這份情況嚴峻的報告中建議,國傢應該對此予以幹預。
早在2007年,該基金會就啟動“貧困地區寄宿制小學學生營養改善”項目,在廣西都安、河北崇禮開展瞭供餐試驗,論證營養幹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項目組幫助地方籌建食堂、采購原料、聘請做飯師傅,為兩地2000餘名在校生每天提供一頓完整的午餐。一年後,試驗效果顯著,學生在身體素質、學習成績等各方面都有提高和進步。
2008年3月,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根據試驗情況,形成《從農村寄宿制學校入手,實施國傢兒童營養改善戰略》的政策建議,呈報時任總理的溫傢寶。溫傢寶批示:“要增加政府對寄宿制學校貧困學生的補助力度,改善學生的營養狀況。……建議由教育部會同財政部調查研究,制定方案,也可在部分貧困省區先實行。”
此後,中央和地方財政從提高農村寄宿生生活補助標準入手,開始逐漸加大對農村學生營養改善的幫扶和支持力度。
2010年,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選擇中西部四個國傢級貧困縣對學生營養狀況進行專項調查。一年後發佈前述農村貧困生營養狀況調研報告,引發諸多公益團隊響應,紛紛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募集午餐、修建廚房。
2011年5月,該基金會召開“西部農村學校供餐機制國際研討會”,會後凝聚多個公益組織、國內外學者共識,向決策層遞送建議書提出:保障貧困地區學生營養乃是政府的責任,且應當形成普惠制的政策。這個建議得到瞭高層批示。
同年10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1年秋季學期起,正式開始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迄今,全國已有29個省份的1590個縣加入試點,覆蓋13.4萬所學校。目前,由中央財政支付的學生營養膳食補助資金標準為每生每天4元,每天有3600多萬學生受益。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中國兒童營養餐計劃目前已從最初的2000多個孩子受益,變成瞭3600萬孩子每天都能享受到營養補助,“是一個很好的民間試驗推動國傢計劃的案例”。
世界銀行、聯合國糧食計劃署等組織認為,“在世界范圍內,中國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是一項瞭不起的計劃。”
營養餐背後的政經邏輯
復盤浩大的營養餐計劃,我們發現,它起初是從關心貧困弱勢群體的角度被關註、被發起的。實際上,貧困農村學生營養改善不是簡單的慈善行為,而是國傢的人力資本投資,具有深遠重大的戰略意義。
教育部全國營養辦的報告稱,這項計劃是一項有很強溢出效益的民生政策,是我國建設人才強國的重要措施。毋庸置疑,其背後是嚴肅而縝密的政經邏輯。
營養不良已然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嚴峻問題。世界銀行研究指出,發展中國傢由於營養不良造成的勞動力損失,約占該國GDP的3%—5%。
《全球營養報告2016》稱,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營養不良,其中兒童營養不良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挑戰,微量元素的缺乏造成的經濟損失遠高於經濟危機的影響。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指出,2012年兒童營養不良率為12.食品機械2%,微量元素缺乏較為普遍;城市與貧困地區農村之間存在巨大差距,貧困地區兒童營養狀況更加嚴峻,營養不良率是城市兒童的2.5倍,貧血率是城市兒童的3倍。
研究表明,兒童時期蛋白質的缺乏可使智商降低10—15分,缺鐵性貧血可使智商降低5—8分。
“對人進行投資,特別是對孩子進行早期投資,在我國現今的發展階段尤為重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表示,兒童是民族的希望、國傢的未來,兒童營養和健康狀況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傢的人口素質、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現在的兒童將是2020—2030年的勞動生力軍。以我國現階段的改革和發展形勢,若現今的700萬學生因營養不良導致發育不良,影響知識和技能的獲得,勞動能力落後於社會發展需求,將對我國未來的綜合實力產生消極影響。
因此,投資兒童營養改善是明智的政策選擇。《全球營養報告2016》研究指出,在預防營養不良方面投入1美元,會帶來16美元的回報,而因營養不良導致疾病將會造成國傢收入減少16.3%。世界銀行亦曾作出估算,營養改善措施的效益,是成本的5倍至200倍。我國貧困兒童營養不良率約15%,這意味著國傢采取行動加快營養改善將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與此同時,保障兒童營養還有利於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當前,我國有4000萬兒童生活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他們的健康成長,關系一個個貧困傢庭的未來和希望。另外,我國現有900萬留守兒童,他們缺少父母關愛、傢庭照顧,營養、心理狀況尤為讓人擔心。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最新發佈的一份報告認為,學校提供熱乎的營養餐,不是簡單的吃飯問題,而是傳遞社會關愛和正能量的有效途徑,能讓孩子們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漢堡成型機
孩子在吃飯
重視兒童營養,其實早已是國際共識。
1945年二戰剛剛結束,日本在經濟十分困難的時候,就開始向學生供餐。1954年,日本國會通過《學校供食法》,明確規定在全國施行義務制教育的中小學校推行學生營養午餐。如今,日本凡學生數在600名以上的學校必設一名營養師,享受公務員待遇。
學生營養餐對日本人口素質的提高起瞭極大的作用。1948年到1977年,日本中小學生平均身高增高7厘米,創造瞭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日本能成為長壽大國、經濟強國,學生營養午餐功不可沒。
不光是發達國傢,如今在墨西哥、泰國、菲律賓、斯裡蘭卡、哥斯達黎加,甚至非洲的肯尼亞,都推行瞭學生營養餐計劃。據世界銀行和世界糧食計劃署的統計,目前全世界共有170多個國傢在實施這一計劃。
畢業考:有喜有憂
近六年的國傢營養幹預,效果到底如何?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接受教育部全國營養辦委托,在2015年設立“陽光校餐”數據平臺,作為獨立第三方首次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對營養餐計劃進行瞭實時監督和評價。
這個數據平臺現已覆蓋全國13個省100個縣的近萬所學校,383萬學生。兩年來共獲取並分析瞭1020萬條關於營養餐計劃實施的數據。
今年6月,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基於大數據分析發佈旗艦報告——《貧困地區農村學生營養改善進展》表示:這項計劃實施近六年來,成效顯著,有效保障瞭貧困地區農村學生在校基本營養需求,學生體質明顯改善,監測各縣學生營養不良率已由2012年的18.5%下降至2016年的15.4%。
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6年,每年7歲新入學學生的身高無明顯差別,而受益於學生營養餐計劃的8—12歲學生平均身高均有增長,其中11歲男、女生身高分別比2012年增長瞭5.7厘米和5.6厘米。
“5厘米雖是個小數字,但意義卻不小。”以上旗艦報告評價說,這表明貧困地區學生營養不良、生長遲緩的狀況正在發生重要轉變。營養改善計劃為他們的身體健康、學習能力和未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奠定瞭基礎,“這是一項瞭不起的成績”。
營養改善計劃有效幫扶瞭貧困地區農村學生。監測數據顯示,受益學生中,16%來自精準扶貧對象傢庭,20%為父母雙方均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63%為父母一方外出務工。
監測結果發現,目前每餐4元補助標準,已“有效保障大部分學生的基本營養需求”。2017年5月的監測數據顯示,52%的學校營養餐在能量、蛋白質、脂肪以及兩種微量元素等方面能夠達到國傢推薦標準。2015年年底的這一比例是34%,縱向進步是明顯的。
記者近日深入貴州、四川、湖南和寧夏等省區調查發現,受訪的學校都能夠做到每餐有一個肉菜;學生們的飯碗大、盛得多。絕大多數學生表示,學校的菜有油有肉,“比傢裡的飯菜好吃”。
但有喜,亦有憂:仍有近半數學校的營養餐沒有“基本達標”。
不達標學校營養餐問題包括:含豐富蛋白質、鈣、維生素A的食物供給不足,如鈣攝入量符合國傢推薦標準的學校僅占全部學校的14%,維生素A達標學校僅占40%,63%的學校鹽攝入量明顯高於推薦量。
營養餐計劃實施以來,目前貧困地區98%的農村學校完成瞭食堂建設、改造,並投入使用。截至2017年4月,95%的監測學校采取瞭食堂供餐,半數以上試點縣全部實現食堂供應午餐。
然而,監測報告指出,為降低食堂運行成本和減少工作量,甘肅、湖北、湖南等省不少學校仍在采用課間加餐的方式。課間加餐主要是采購包裝加工食品分發給學生,這類食品營養含量不足食堂提供午餐的三分之一。
營養餐的主要供餐模式有食堂供餐和課間加餐兩種,其中食堂供餐被證明是保障學生在校期間營養需求的最有效途徑。為此,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研究報告建議,盡快全面實現食堂供餐,“國傢膳食補助應統一用於為學生提供午餐”。
雖然學生營養不良率已由2012年的18.5%降到2016年的15.4%,但監測發現,仍高於2012年全國6—15歲兒童營養不良率12%的平均水平;貧困地區15歲男女生平均身高與全國同齡兒童相比差距明顯縮小,但分別仍差3.7和3.6厘米。
這也說明,要徹底改變貧困地區農村學生營養不良狀況,仍需持續努力。
東北師大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教授劉善槐、鄔志輝的一項專題調研顯示,因為配套的設施經費和人員經費不足,營養餐計劃在落地過程中發生梗阻,導致餐費補助資金常被偏遠貧困地區的學校擠占、截取。
為保障政策的持續穩定運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建議我國加快學生營養立法,“在規范與標準、出資責任、問責制度、信息公開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
“陽光校餐”數據平臺還對執行計劃比較好的20個縣進行分析,發現“執行好不好關鍵看領導”。為此,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提出一項建議,將營養改善計劃落實效果、貧困傢庭受益情況納入扶貧開發工作整體部署並進行考核。
溫暖具象的營養餐效應
報告和數據是枯燥的。但對於方坤友來說,營養餐帶來的一切改變卻生動可感、溫暖具象。
今年48歲的方坤友,2008年開始擔任貴州黔西縣沙壩小學的校長。和重慶彭水縣朗溪中心校一樣,這所學校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在校生大部分是彝族和苗族,直到2011年營養餐計劃的啟動,才給它帶來自己的食堂。
“這之前,我們80%的學生中午是不吃午飯或者隻吃些從傢裡帶來的冷飯,很多時候學生餓著肚皮上課。”方坤友稱至今對一件事刻骨銘心:2009年的一天下午,他接到有學生暈倒瞭的報告,正準備把人送村衛生所,“我愛人過來查看後認為是餓的,沒生病,就帶他到我傢,用熱水泡瞭一袋方便面給他吃,一會兒就有精神瞭。”
自從營養餐推行後,沙壩小學的學生們中午不再無飯可吃,三菜一湯加白米飯,是六年來的標準搭配。記者探訪該校的這一天,午餐是:豬肉炒洋蔥、炒茄子、老瓜湯、米飯。
每頓午餐都有嚴格的營養成分要求。
8歲的任華琴捧著大碗,吃得很香,她告訴記者:“學校的飯比傢裡的好吃。”她的媽媽正在不遠處忙碌,是學校食堂的工人,每月工資800元。
此時,12歲的姐姐任華碧亦在12公裡之外的花溪小學吃著可口的營養餐。她是該校的六年級學生。
“如果沒有營養餐,任華琴、任華碧可能已經輟學瞭。”方坤友說。
倆姊妹傢住花溪鄉獨山村,這裡群山環抱,隻有十來戶人傢散佈在山野中。這是一個貧困的傢庭,父母雙殘,傢裡的幾畝坡地,種些玉米、土豆和紅薯,但隻夠糊口。
從傢到沙壩小學,翻山越嶺至少要1個半小時。山路和貧困,無疑是任傢姐妹上學路上的兩隻“攔路虎”。正因為這兩隻虎,她們的兩個姐姐多年前就早已輟學。
幸運的是,營養餐計劃改變瞭兩個妹妹的處境。方坤友瞭解到任傢的困難後,將任傢媽媽招進學校食堂當工人,住進學校教師宿舍,每月既可掙工資又能照顧年幼的任華琴。
姐姐任華碧早從四年級起,就離開沙壩小學到鄉裡的花溪小學就讀,享受農村寄宿生一日三餐的營養餐。
在沙壩小學,看看新聞Knews記者聽到的是孩子朗朗的讀書聲,追逐打鬧的歡笑聲。對比營養餐推行前後的變化,方坤友明顯感覺2011年之前的學生學習狀態差,性格較內向;有瞭營養餐,能吃飽肚子瞭,學生性格也活躍起來,愛跑愛跳的天性充分發揮出來,組建瞭足球隊、街舞隊。
“現在的學生身體素質、學習成績也都在發生變化,變得更自信,更願意與人交往。”方坤友還說,過去學校每年都有學生輟學,有瞭營養餐後一些學生又回來瞭,“許多孩子開始有瞭夢想,夢想能考進大學,進入城市找到好工作,能擁有美好生活。”
而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民心、德政工程,營養餐計劃備受中央決策層重視。
6月22日,全國政協在北京召開第69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圍繞“改進校園餐食管理”這一主題建言獻策。關註校園餐食管理的改進,其實是為瞭改善學生的營養狀況。
國務院教育督導辦已派出5個專項督導組,正在對河北、山西、內蒙古等10省(區)的營養餐計劃實施情況進行督導檢查。“不能讓任何單位、任何人從孩子嘴裡‘揩油’,用最嚴格的監管、最嚴肅的問責來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 Feb 11 Sun 2018 03:08
漢堡成型機 攪拌機該如何比較?我該如何選擇呢~攪拌機比較分享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